当前位置 : 新闻动态> 百年首钢新闻

百年首钢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就热门话题接受多家媒体采访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分别接受了新华社、《北京日报》《中国冶金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围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区域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整体提量升级、关于钢铁行业未来走向及行业热点问题等方面提出建议。光明网、中国经济网、千龙网等媒体网站进行了转载和报道。

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赵民革的工作主题,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无数企业的必答题。

“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办法去释放劳动效率,去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把首钢园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城市复兴新地标……”3月7日,新华社客户端以《奋斗“十四五”收官年|百炼成钢 逐“新”发展》为题发布了赵民革的专访视频,赵民革说:“首钢园用了15年的时间做到今天,我们选择了一种更新和重塑的方式,使这个区域实现了重生。首钢搬迁不是物理搬迁,而是科技创新贯穿在整个搬迁过程中。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要把国企改革这件事做好,使我们建立起一个真正适应市场化的运营机制。从2025年的工作来看,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了非常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从首钢的工作谋划来讲,我们将扎实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3月7日,新华社客户端还发布了题为《源头活水汇成“新”潮澎湃——从全国两会看科技创新》的文章,文中提到,在首钢冷轧镀锌生产线,贴标机器人正挥舞着灵活的手臂完成钢卷贴标检测,捞渣机器人“不厌其烦”地进行扒渣、捞渣作业。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革代表说,在首钢,新型工业化就要用数字化赋能更多场景。

“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振奋人心,引发广大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鸣。赵民革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他对经济光明前景的信心底气和行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提出了抢抓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3月6日,《北京日报》以《中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题,发表了代表委员畅谈对经济光明前景的信心底气。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更加坚定了企业等各经营主体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赵民革说,“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叠加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结构性机遇不断显现,前景更加光明。我们有信心拿下一季度‘开门红’这一仗,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赢得主动,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首钢力量”。赵民革认为,中国经济的巨轮,从来都是在劈波斩浪中扬帆远航的。过去一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北京市委市政府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创新创造充满活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释放中国经济潜力,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最关键要靠‘科技创新’。”赵民革说,从京西的“十里钢城”,到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始终与北京的发展同频共振。首钢集团将继续发挥国企“压舱石”作用,牢牢把握新政策新赛道新场景带来的新需求,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相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实干”为“转型”搭梯,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日报》与《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合作开设《京津冀代表委员话协同》专栏,每期就相同主题分别采访三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听他们的真知灼见。围绕“在产业协作中激发新动能”主题,赵民革表示,龙头企业应以“六链五群”建设为机遇,借势而上,打造更具核心优势的产业集群,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产业整体提量升级。从石景山到曹妃甸,百年首钢的历史性搬迁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蝶变成长,更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项目。“首钢搬迁不是原封不动的搬家,而是面向新产能、新技术、新水平的全新升级布局。”赵民革进一步介绍说,通过搬迁调整,首钢建成了世界一流精品钢铁生产基地,实现了从长材到高端板材的转型升级,形成以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为核心的高端产品集群。目前,首钢集团在河北地区已有京唐、迁钢、矿业等80余家企业,累计在河北投资2000多亿元。“近两年,随着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加速形成,首钢在‘链群’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赵民革举例道,例如首钢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取向电工钢领域,先后在迁安基地建成两条均是世界首创的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赵民革认为,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龙头企业应持续深耕行业细分领域,锻造核心技术长板,做强比较竞争优势,推进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推动产业向精品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等方向发展。“以建设精品钢铁产业集群为目标,首钢将加快推进近‘零’碳冶炼项目、京唐镀锌汽车外板新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在冀龙头企业为支撑,发挥‘基点’‘胶点’作用,进一步带动产业集聚式发展。”赵民革说。“如今,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激活京津冀地区要素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赋能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赵民革认为,龙头企业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深度融合、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方面大有可为。应进一步在坚定自主创新道路的同时,积极打通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客户服务的产业协同创新链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绿色低碳、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系统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深化“政产学研用”五维协同机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跃升。

《北京青年报》3月10日刊发题为《三地同心铸就新的区域发展增长极》的文章。赵民革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新的十年,首钢将不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1日,全国两会前夕,赵民革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分享了这次带到全国两会的建议以及关于钢铁行业未来走向及行业热点问题的看法。3月6日,中国冶金报社微信公众号刊发题为《两会建言|赵民革代表建议:完善原创技术策源地配套体制机制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文章,赵民革围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出建议。赵民革提出,进一步完善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配套体制机制,构建适应基础研究的创新生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是

政府牵头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二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强化基础研究;三是深化行业协作,加速成果转化;四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与激励机制;五是支持解决关键战略性钢铁新材料的技术研发项目。

3月10日,中国钢铁新闻网发布了题为《两会面对面|赵民革代表:创造新场景、衍生新业态,方能平稳度过深度调整期》的独家报道,赵民革在会外休息时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他表示,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这个论断点到了问题的本质。钢铁行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唯有创造新的场景、衍生新的业态,才能平稳度过本轮深度调整期。“我一贯主张,通过产业创新拓展新的应用场景,鼓励传统产业与新产业紧密融合。”赵民革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这与政府工作报告里“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思想高度契合。3月7日,中国冶金报社微信公众号刊发题为《两会建言|赵民革代表建议:进一步简化矿权审批程序 支持冶金矿山健康发展》的文章,围绕进一步简化矿权审批程序,支持冶金矿山健康发展,赵民革提出,一是支持冶金矿企综合利用排土场固废资源;二是进一步简化矿权审批程序;三是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

百年首钢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就热门话题接受多家媒体采访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分别接受了新华社、《北京日报》《中国冶金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围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区域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整体提量升级、关于钢铁行业未来走向及行业热点问题等方面提出建议。光明网、中国经济网、千龙网等媒体网站进行了转载和报道。

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赵民革的工作主题,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无数企业的必答题。

“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办法去释放劳动效率,去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把首钢园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城市复兴新地标……”3月7日,新华社客户端以《奋斗“十四五”收官年|百炼成钢 逐“新”发展》为题发布了赵民革的专访视频,赵民革说:“首钢园用了15年的时间做到今天,我们选择了一种更新和重塑的方式,使这个区域实现了重生。首钢搬迁不是物理搬迁,而是科技创新贯穿在整个搬迁过程中。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要把国企改革这件事做好,使我们建立起一个真正适应市场化的运营机制。从2025年的工作来看,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了非常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从首钢的工作谋划来讲,我们将扎实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3月7日,新华社客户端还发布了题为《源头活水汇成“新”潮澎湃——从全国两会看科技创新》的文章,文中提到,在首钢冷轧镀锌生产线,贴标机器人正挥舞着灵活的手臂完成钢卷贴标检测,捞渣机器人“不厌其烦”地进行扒渣、捞渣作业。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革代表说,在首钢,新型工业化就要用数字化赋能更多场景。

“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振奋人心,引发广大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鸣。赵民革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他对经济光明前景的信心底气和行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提出了抢抓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3月6日,《北京日报》以《中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题,发表了代表委员畅谈对经济光明前景的信心底气。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更加坚定了企业等各经营主体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赵民革说,“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叠加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结构性机遇不断显现,前景更加光明。我们有信心拿下一季度‘开门红’这一仗,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赢得主动,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首钢力量”。赵民革认为,中国经济的巨轮,从来都是在劈波斩浪中扬帆远航的。过去一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北京市委市政府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创新创造充满活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释放中国经济潜力,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最关键要靠‘科技创新’。”赵民革说,从京西的“十里钢城”,到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始终与北京的发展同频共振。首钢集团将继续发挥国企“压舱石”作用,牢牢把握新政策新赛道新场景带来的新需求,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相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实干”为“转型”搭梯,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日报》与《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合作开设《京津冀代表委员话协同》专栏,每期就相同主题分别采访三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听他们的真知灼见。围绕“在产业协作中激发新动能”主题,赵民革表示,龙头企业应以“六链五群”建设为机遇,借势而上,打造更具核心优势的产业集群,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产业整体提量升级。从石景山到曹妃甸,百年首钢的历史性搬迁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蝶变成长,更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项目。“首钢搬迁不是原封不动的搬家,而是面向新产能、新技术、新水平的全新升级布局。”赵民革进一步介绍说,通过搬迁调整,首钢建成了世界一流精品钢铁生产基地,实现了从长材到高端板材的转型升级,形成以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为核心的高端产品集群。目前,首钢集团在河北地区已有京唐、迁钢、矿业等80余家企业,累计在河北投资2000多亿元。“近两年,随着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加速形成,首钢在‘链群’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赵民革举例道,例如首钢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取向电工钢领域,先后在迁安基地建成两条均是世界首创的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赵民革认为,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龙头企业应持续深耕行业细分领域,锻造核心技术长板,做强比较竞争优势,推进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推动产业向精品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等方向发展。“以建设精品钢铁产业集群为目标,首钢将加快推进近‘零’碳冶炼项目、京唐镀锌汽车外板新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在冀龙头企业为支撑,发挥‘基点’‘胶点’作用,进一步带动产业集聚式发展。”赵民革说。“如今,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激活京津冀地区要素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赋能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赵民革认为,龙头企业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深度融合、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方面大有可为。应进一步在坚定自主创新道路的同时,积极打通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客户服务的产业协同创新链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绿色低碳、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系统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深化“政产学研用”五维协同机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跃升。

《北京青年报》3月10日刊发题为《三地同心铸就新的区域发展增长极》的文章。赵民革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新的十年,首钢将不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1日,全国两会前夕,赵民革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分享了这次带到全国两会的建议以及关于钢铁行业未来走向及行业热点问题的看法。3月6日,中国冶金报社微信公众号刊发题为《两会建言|赵民革代表建议:完善原创技术策源地配套体制机制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文章,赵民革围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出建议。赵民革提出,进一步完善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配套体制机制,构建适应基础研究的创新生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是

政府牵头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二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强化基础研究;三是深化行业协作,加速成果转化;四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与激励机制;五是支持解决关键战略性钢铁新材料的技术研发项目。

3月10日,中国钢铁新闻网发布了题为《两会面对面|赵民革代表:创造新场景、衍生新业态,方能平稳度过深度调整期》的独家报道,赵民革在会外休息时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他表示,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这个论断点到了问题的本质。钢铁行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唯有创造新的场景、衍生新的业态,才能平稳度过本轮深度调整期。“我一贯主张,通过产业创新拓展新的应用场景,鼓励传统产业与新产业紧密融合。”赵民革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这与政府工作报告里“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思想高度契合。3月7日,中国冶金报社微信公众号刊发题为《两会建言|赵民革代表建议:进一步简化矿权审批程序 支持冶金矿山健康发展》的文章,围绕进一步简化矿权审批程序,支持冶金矿山健康发展,赵民革提出,一是支持冶金矿企综合利用排土场固废资源;二是进一步简化矿权审批程序;三是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